西能建工张淑杞在西南能矿集团“讲好西能故事 弘扬西能精神” 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
来源:
西能建工
发布时间:
2023-08-10 11:35
以匠心打造绿色标杆,用实干谱写西能故事
我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将真挚的感情投入工作,将朝气和热情挥洒在贵州大地。自公司承接铜仁武陵山山水项目工作以来,他们长期奋战在项目一线,用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“两山”理论,用实干扛起集团绿色发展的大旗。今天让我来讲讲他们的故事。
自2021年8月进场以来,铜仁项目部这一待便是近两年。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,没有可借鉴的工程经验,更没有全域学科专业团队掌舵护航,项目一开始便面对重重困难,但业主要求的成果提交时间不变,中央下达的绩效指标不减。面对这些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大家上下齐心,迅速组织队伍,整合多方资源,最终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。
2022年5月,被安排开展驻县服务工作的他第一天工作就碰了一鼻子灰。“上面追很紧,你们必须明天提交资料,启动招标”。“好的,领导,但设计体量大,修改内容多,时间太紧了,我这边抓紧协调,尽快提交成果”,“不行,明天不给我,你们马上走人”,无形的压力和无端的指责纷至沓来。为了更好更快推进工作,他白天奔赴野外手把手指导施工,晚上又马不停蹄的赶到山水办参加调度会,会后继续熟悉第二天需要用到的设计资料。工作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开展。有一天,他忍不住拨通家人电话:“工作压力太大了,不想干了”。电话那头说“不想干就回来,每天给你打电话,不是出野外就是开会,要不就在熟悉设计图纸,还没有结婚小伙子,看你一头的白头发,外形上都成“老专家”了,要不回老家和女朋友一起考公务员,工作轻松,压力也不大。”
那夜,不抽烟的他买了一包烟,躺在床上,回想进场时的意气风发,再看看现在的自己,太多心酸,太多苦楚,太多压力涌上心头。走,不甘心,为何不再坚持坚持,说不定,下一站就是幸福。不走,还将继续面对外界质疑、承受更大压力。困惑和疲倦将他带入梦乡,第二天他习惯性拿起图纸奔赴施工现场。
后来,他说过这样一句话“那段经历如果没有挺过来,也许过得可以。但庆幸遇到了,翻越了,成长了,感谢山水,我成长了”。
2022年6月,铜仁项目部迎来又一次大考,外界质疑投资近40亿的山水项目未能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。来不及休整的项目部灯火通明,会议室参会人员面色凝重,他们深知,如果不彻底分析解释清楚,之前的工作都将付诸东流。那一夜,团队群策群力,从网络找政策,从书本找规范,从设计摸底数。当项目部满怀信心的向业主做分析汇报时,得到的却是太过专业,领导看不懂的评价。于是,重新梳理,推倒再来,第二次修改汇报时,得到的是产业没有分析清楚。于是,有了后面的第三次、第四次,终于在修改到第十五次,才真真正正从多个方位系统科学的解释清楚了项目融合了哪些产业,同时,交给了铜仁市委、市政府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光荣在于平淡,艰巨在于漫长,在远离家乡亲人的日子里,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他们负重前行,将清澈的爱献给了山水事业。最终,3个规划和15个子项目勘测设计工作顺利开展,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12796平方公里,实施工程修复面积334平方公里,完成12000个单点工程设计工作。
行至半山,更应快马加鞭,百舸争流,更是奋楫者先。从地灾防治转型生态修复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呈现在我眼前的,是那一群平凡而又朴实的西能人,他们秉承“诚信、求实、创新、卓越”的企业理念,面对困难时,有着迎难而上的责任与担当,面对质疑时,有着坚守初心的笃定与智慧。他们用青春点亮绿色希望,用智慧化解前路迷茫,用匠心打造生态标杆,用实干谱写新的辉煌。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,此时此刻,我这群可爱的同事正顶着铜仁烈日暴晒,伴着工地挖机的轰隆声响,穿梭在各个区县的项目点上,书写着“山水工程”新的生态之歌。
附 件: